百億保健帝國被起底 Intertek支招避開保健品大坑
近日,“百億保健帝國”權健事件刷屏,讓保健品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根據2018健康管理藍皮書,我國保健品市場2005-2015年的平均年增速為13%,位居世界第一,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
保健品市場的巨大增速,讓這個行業亂象叢生。通過親情營銷、洗腦營銷、虛假廣告、免費體檢、禮品營銷等形式推銷保健品的現象,不僅引發眾多消費投訴,也使得社會大眾強烈反感,并催生了對保健品領域的諸多疑問——
保健品市場有監管嗎?
“保健食品”具有明確的法律定位,據原國家食藥監督總局下發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顯示,是指聲稱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2016年2月26日,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制定,該辦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是為規范保健食品的注冊與備案。保健食品企業須為產品申請批準文號,在獲批產品外包裝標注“國食健字”字樣,為天藍色帽形,業界稱“藍帽子”。
因此,保健食品類產品是有嚴格的注冊備案制度的。據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鋒稱,保健食品有一套完整的政府監管體系,每年抽查合格率在96%以上。
然而,保健品品類眾多,保健食品僅是其中一類。對于非食用性的保健器械,比如此次權健飽受詬病的產品骨正基鞋墊等產品,因這個領域產品種類繁雜,規范管理和功效驗證仍然存在比較大的盲區,因此也成為虛假宣傳、誤導甚至欺騙消費者的重災區。
保健品還能買嗎?
我國的保健食品主要分為營養素補充劑和具有調節機體功能的功能性產品。消費者食用保健食品前應充分讀懂其標簽和說明書,根據自己的身體需要,選擇適合的保健食品。
營養素補充劑指以補充一種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而不是以提供能量為目的的產品。作用是補充膳食供給的不足,預防營養缺乏和降低發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險。此類產品僅限于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功能性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產品。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現行有效的保健功能有27種。
12月2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負責人表示,將在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領域建立巨額賠償制度,加大對消費者的直接賠償力度。樂觀預期,未來保健品行業會越發規范,消費者權益也會越來越有保障。
我該怎么挑保健品?
Intertek天祥集團專家給出建議:
首先,看標簽,看是否具有國食健字的藍帽子標簽,是否顯著標明“本品不能替代藥物”,這是對產品最基本直觀的判別辦法。
其次,了解功效,仔細閱讀說明,確認是否有治療、預防等字眼,涉及夸大甚至虛假宣傳。
第三,保健品不能替代藥物,生病需要進行正規的醫療救治。同時保健品需要嚴格依照劑量服用,如果為了追求效果過量服用有可能導致有害物殘留,對身體反而有害。
此外,權健事件引發了市場對保健品行業的集體懷疑,行業內的大量企業亟需加強自身質量管理水平,重建消費者信心。對此,Intertek專家建議,企業在保健品的研發階段就應參考國家規定的原料清單,對配方進行風險評估,同時從供應鏈、生產流程、工藝、包裝等方面都進行嚴格質量管理,對于不可控的風險,可引入專業第三方進行評估、把關和審核。
消費信心的消耗只需要一個熱點,信心的建立則是長期過程,要實現對保健品的信心重建,從監管部門、生產企業、權威專業機構都有責任在保健品的篩選檢驗、企業標準、標簽標識等諸多核心環節上達成共識并開展行動,真正為消費者的品質生活保駕護航。
本期專家支持:
Alex Wang
Intertek天祥集團化學與藥品事業部副總經理
食藥監系統6年質檢和實驗室管理經驗,熟悉食品、藥品、化學品相關法規要求,超過12年產品安全及合規性從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