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我們在路上#
2015年5月1日
五一只是3天假,比起平時周末也就多了一天,但給人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怎么說,那都是個小長假,不出門可惜了。于是,微信微博里再次開啟“旅游親子雜志”模式。四處休息,四處玩,四處堵。
現代通暢便捷的交通,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似乎只要我們有錢有閑,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可以去南極拍裸照,也可以在雪山頂拍婚紗,雨林深處,也是能夠有超豪華度假區的……
人們的腳步越來越深,這樣的探尋也在一點點改變我們生存的方式和環境。世界很大,到處去看看,是沒有錯的。但世界不是就我們人類的,有的地方,最好還是不要去。
這個世界對于我們人類,是存在禁區的。
今天我們ITS長江計劃考察隊駛進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
(經過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騎行者)
早八點,我們在荒漠上奔馳了4個多小時后,進入荒無人煙的可可西里,繼續這樣開了5個小時,除了正在修路的工人,再無其他人。在這里,絕對不會堵車——顛簸的石子路和兩旁的戈壁、荒草也沒有太大的區別。環顧四周,荒漠一片,偶爾錯車,哪怕是在車內,我們都要迅速把自己的口鼻藏在圍巾里——揚塵讓車不得不停下來,等灰塵過去,才能看清前面的路。
(顛簸的石子路和兩旁的戈壁)
但就算是在這樣的地方,還是開通了公路。在公路上,架設著青藏鐵路。這條在60年代、80年代,數次被國外專家判了“死刑”的交通要道,在2008年正式開通。“這是一條經濟命脈,也是政治和交通命脈”,今天路邊的工人這樣跟我們描述它。黃沙漫天里,他們架設了簡易帳篷,像游牧民族一樣工作生活。
(青藏鐵路)
陪伴他們的,還有動物們。
30余種哺乳動物,50余種鳥類在可可西里生活著。而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今天10個小時的車程里,我們就看見了黃羊、藏羚羊(疑似,太遠了)、山鹿、狐貍、鼠兔、牦牛、野驢、野鴨、黑頸鶴、渡鴉、紅嘴山鴉、巖羊、鷹……
(藏羚羊)
(牦牛)
最讓人驚喜的是在路邊吃草的一群巖羊,約7、8只,原本我們是把車停在了距離他們100米處遠遠觀察,它們也發現了我們,看了看,仍舊低頭繼續吃。于是,我打開車門,慢慢靠近,慢慢靠近,它們也沒反應。這時,一輛騎行進藏的摩托車轟鳴而過,一群羊停下了吃草的動作,抬頭目送摩托車駛過,繼續吃……
(巖羊)
它們真是淡定啊!不過轉念一想,這里是它們家,我們才是客人,或者闖入者,它當然淡定。但另一方面看,確實至少在現在的可可西里,人和動物的關系并不緊張。不然,不會有那么多動物闖入我們的視野了。
今明兩天,我們都會在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穿過,對于這片450萬公頃的保護區而言,我們和一只小羊、小牛沒有什么區別。而在它的更深處,在昆侖山脈的懷抱中,還有怎樣的世界,我們無從得知,最好是也不要去探尋。
這個世界對于人類而言,是存在很多禁區的。人并不是這個世界的神,沒有資格探尋一切,占有一切。
(考察隊去往長江源路上)
就如同此次我們ITS長江計劃考察隊將要到達的長江源,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不會到達。但它仍然不是長江的“最源頭”。藏民告訴我們,那里人是沒法到達的。
在我們看來,那是好事情。本來,有的地方就不該我們到達。